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1章正张家宅邸 (第1/2页)
第81章 正张家宅邸 那问题来了,学生来源是什么呢?太学学生学生的来源和入学,东汉规定:(百度同款)。①六百石俸秩以上官员,皆可遣子受业。②郡国所举高材明经者,亦有国家所试明经下第者。 ③郡国学明经五十以上,七十以下的耆儒,经地方选送可入太学。没错,是举出来的。good,现在我们来模拟一下,你是一个人,你先读书,你首先得有个六百石的刺史爹,他把你送进了太学,你很厉害,甲科出身变成了郎官。 在皇帝身边待了几年,你的成绩很好,于是你被排到了一个郡做太守,现在你可以举人了,每年都要举,好,你举的人,又变成了太学生,这下问题来了,你只能举一个,那你会举谁,于是你举了你儿子。 然后你死了,你儿子又是太守,又举了你的孙子,如此往复。于是只要知识可以承传,那代表官位可以承传,太守就永远都是同一家出来的人,这也就是世家,你爷爷是郡守,你伯伯还是郡守,你爹爹还是郡守,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这时候的中常侍,他人就呆在皇帝身边,这个皇帝是他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现在,中常侍和皇帝说这个人(你)是个傻逼,得淘汰了,选这个(收了他的钱),这个厉害。 来,你觉得他会听谁的?废话,当然是听自己最信任的中常侍嘛。简单点来讲就是什么:越过原有的系统肆意妄为挡了人家财路。 这个性质就和锦衣卫差不多,一个越过察举推举人,一个越过三法司杀人,所以两者名声在中华大地这个读书人社会里没有差多少,但问你自己吧,这东西你喜欢用吗? 呵呵,几乎每个古代小说都在用这个玩意儿…再次侧面描写了什么叫中华官场,什么道德和正义,不存在的。 而这套东西,已经在汉朝运行了上百年,每个人都习惯用这套东西获取功名利禄,而如今腐朽至此的东汉,头号抨击对象是谁?废话,自然也是这帮人,因为傻子都知道,这帮把天下治理成这样的人就是你们搞出来的好吧。加上汉灵帝的政治cao作,这十常侍简直就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但你要说全是他们的错?也不全是…至少公卿们的整体质量正在逐渐下降这件事,那是肯定的。 毕竟不用努力就能被举成大官呢,我全级吊车尾都能北大清华任我选,不用努力都能考公进事业编呢,天天花天酒地开yin趴都能高官厚禄,那特么还不赶快躺平摆烂? 这国人嘛,想要他们反思,这是不可能滴,于是大家就这么把气撒到十常侍身上了。都是你!都是你的错!都是你们十常侍的错!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试问这句民谣,关他们宦官何事?真正努力的能人没有关系,不会被举荐,啥也不会的废柴,被父母举荐上去,然后这帮废柴正在对宦官不满,理由是他们不让自己得到想要的官职。 诸位看官,请容许笔者我当场笑死,这就是大汉的国情吗?其实宦官能不能换,两人自己都很清楚,历代外戚临朝,必用宦官,现在外戚为了产出阻拦者用上了外朝那帮公卿的力量,这下好了,自相矛盾了。 所以,很快就发生了一下何进与自家meimei的争吵。“就算他们对你有恩,但他们于天下有罪,宜尽早罢免。”“万万不可,外朝公卿也不是什么好人,去了宦官,你让我们母子两用谁?” “天下士人何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