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归去来兮 (第2/4页)
为小巧,屋宇更形精美,因而风靡大江南北,士绅商贾趋之若鹜,同行纷纷起而效尤。 据说刘濯于园林置景亦多有研究,尤以叠石造山取材砌石手法之娴熟灵活,为时人望尘莫及。且布局多得阴阳之意,妙趣无穷。 据说刘濯一年前已不每日在现场督工了,绘图之外,只偶尔亲临检视而已。此举之后,身价不减反增,往往是一图难求。图纸价钱被视为机密,买卖双方守口如瓶,局外人无从得知。不过必为天价,那是毋庸置疑的。 据说刘濯被朝廷重金礼聘主持建造北庭都护府。将作监欲延揽他入“明资匠”编制,效力朝廷,遭拒后将作少将一路追他到山东道,未得见面,无功而返。 都是据说,他的信里从来不曾讲过这些,他不爱炫耀,甚至是有些害怕炫耀,连送份贺礼都叮嘱宜得莫在筵席之上。 自己关心的也并非这些。让她开心的是,两年多来,他开朗了很多,愿将一些心事与人分享。并且总是怀着极大的热情不倦地学习着,风水之术,珠玉鉴定,机括制造,还有翰墨丹青。不一而足。 声名远播,求图之人络绎不绝,她虽是外行,也知绘图甚耗心力,他的作品数量质量已令同业大为折服,竟还能学一些自称“旁门左道”的物事且有小成,除了天资聪颖外,恐怕还是有幼时基础在的吧。是有些好奇怎样的人家会养出他这般人材,既然他不说,当然也就不便多问。 几年来她自然也非无尺寸长进,但二人走的路,却是完全不同。 从“姑娘”到“贤妹”他终于非常自然地接受了她的存在,不以此为困扰,反而会稍稍倾吐内心的想法。这样一来,原本存在的淡淡思慕反而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两年前,她会因为他偶尔的来信欣喜不胜,但现在不会了,变得频繁的书信往来给她更多的,是从账册中偶尔抬起头来的喘息空间。看他的信是一种享受,可以知道各地风情,种种奇闻轶事,弥补她未曾远行的缺憾。而她的回信则更像是倾吐,述及经商往来,及家中琐事。现在和他,是真的在以朋友身份论交,以兄妹相称,也就显得亲近一点。 说穿了,他们俩,其实都寂寞。凑在一起,就为有个说话的人,如此而已。现在想来,反而当初的迷恋有些可笑:一个近乎虚无的存在,她到底喜欢他什么呢?当年对他的了解恐怕不及现今的一半。小女孩呀,春情方动,就胡乱找个人来寄托。现在,她是个理智的商人了,一旦知道无法得到回报,必定及早抽身。 “你走神了。”是属于十五岁男孩的喑哑嗓音“又在想那个匠人?”两道nongnong的剑眉不屑地上挑,毫不掩饰心中的鄙夷“哼,女人!”花痴。 她回神,含着笑意地对上他的满脸难驯“琚儿,你把王记的供货清单…” “我说过,不要叫得我跟你儿子似的!”一叠纸张伴随怒吼飞来。 别扭的小孩。她微微耸肩,不再搭理他的咆哮埋首清单中。这人,就是脾气坏。 “你别以为你比我大一岁就可以摆出一副老大的样子,我告诉你…”“三姐,娘叫我过来拿些钱买胭脂水粉。”喋喋不休终于被清脆的童音打断。 “小妹来啦?来三姐这里。”粉妆玉琢的小人儿依言跑上去,在她脸上“啾”了一下。 看,小孩子就要这么活泼可爱才招人疼嘛。她扬起温暖的笑容。“真乖。明儿有新布来,到时去找娘帮你挑些喜欢的花色,做新衣服穿。阿琚,你陪锦儿去拿钱。” “那…我可不可以跟琚哥哥玩一会儿?” “当然好啊!”无视于王琚眨到抽筋的眼色,她爽快地答应,又得到元锦香吻一个。幸灾乐祸地看两人拉拉扯扯出去。 当初想不到能跟家里人以这种方式相处。 元家在扬州城内算是颇有资财,但人丁单薄。爹本身无兄弟姐妹,白手起家,膝下也仅四女而已,上头的两个jiejie早觅到门当户对的夫婿出嫁。爹早几年就宣布将毕生的心血交给她打理,冲着算命仙当年那句话,没人多说什么。大娘和三娘都是普通妇道人家,没野心也没能耐,只要女儿出家时妆奁不菲,家中供养充足,便满意了。与她虽然冷淡,没出什么争权夺利的事,也算难得,所以爹每当听说哪户人家因为家产争夺的事出了乱子,就开始得意洋洋地吹嘘自己没生儿子是一个多么英明伟大的“决定”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那么顺遂… “三姑娘,老爷明日要请杂耍班来府,让您给拨点钱好招待宾客。” “上个月不是刚刚请过吗?” “上个月是因为云起小姐生日,这次是让跟咱们做生意的波斯商人见识一下大唐的繁荣。” 要见识也轮不到元家出钱呀!元桑叹气。这就是元家最大的问题…一个没事爱摆阔的男主人。也许是年轻时候穷怕了,现在手头有些钱,就变本加厉地炫耀。宅子要最大的,器用要最精美的,三不五时找些名堂出来挥霍一下,造桥铺路是不用说,到过年还固定请城里所有老者大吃一顿,发每个小孩三串糖葫芦。上上个月竟因为隔壁家母猪生仔叫了街坊邻居来吃饭。扬州城所有的乞丐都会在他固定出门的日子争先恐后地齐聚元府门口,因为拿到的钱粮够他们至少一个月的温饱。 就算有金山银山老这么花也会一文不名。扬州城里有多少人表面恭敬地叫声大善人,暗地里笑他是冤大头? “是不是皇甫家又有什么举动?” 从诚叔惊讶而又崇拜的眼神中她知道自己又猜对了。 “呃…皇甫家从京城请来了戏班子一连唱十天给老夫人祝寿。老爷说不能削了元家面子。” 人家给娘亲祝寿又关元家什么事?皇甫家是扬州首富,名下商号遍及大江南北,自然不把这点小钱放在眼里,元家跟他们比不过是小康罢了,怎么可能什么都比照办理? 元桑面无表情的样子让诚叔不禁打了个哆嗦。三姑娘从不发标,生起气来却是府中人人惧怕。吞吞口水,为了老爷允诺的假期,他横下心继续劝说:“老爷说,今年秋蚕的收成,整个扬州城就属元家最好,大大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