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 (第3/3页)
,岂止是一个乱字了得? 牛之牧叹了口气,隔了半天,又叹口气。 仇正鸾忍不住好笑“我说老牛,裴思谦拒绝了你,想把清荷献给二皇子,你不会真的就一点应对办法都没有,坐看他们成事吧?” 牛之牧再次狠瞪他一眼,说:“如果没有你这种专扯后腿的朋友,我又怎么会这么倒霉?” 仇正鸾举起茶杯掩饰自己的偷笑。 牛之牧枯坐了一会儿,木头脸又恢复了面无表情,他淡淡地说:“说到底,还是美色惹的祸,不是吗?” 仇正鸾“唔”了一声,若有所思。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六月底,国公府正式上门提亲了。 而二皇子府纳侧妃也不是小事,因为侧妃也要被登记在皇家玉牒上,所以要由礼部出面主持,裴思谦正好是礼部侍郎,按理说此事本该更愿利,却不知道为何礼部尚书迟迟没有反应。 裴思谦约略知道点内幕,因为礼部尚书和三皇子走得很近,不知道他是不是故意要让二皇子难堪。 此时京城里却传出了一个新流言,虽然大家都只是私底下悄悄地交头接耳,却止不住三人成虎。 大家都在说:二皇子好色纵欲,强抢民女,残害幼女,太可怕了。 七月初一这天,老皇帝到皇后的寝宫过夜。 这两位上了年纪的老夫妻已多年没有过夫妻生活,但是皇帝还是经常来皇后这里,只是陪她说说话,皇帝也觉得舒服些。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只有自己的元配才能真正理解皇帝,几十年如一日地支持他。 一起吃过晚饭后,两人坐在凉爽的西阎里闲聊,先是说了些家常小事,比如哪位皇子快成年了,该单独建府了,哪位公主该说婆家了,哪位小孙子又淘气了等等。 皇帝的心情很好,谋逆案的阴影总算淡去了。 皇后沉默了一会儿,忽然说:“陛下,臣妾最近听到了一些宫外传言,似乎有些不利于恒儿。” 玄恒,就是如今的二皇子。 “哦?”皇帝扬了扬眉,因为老迈而有些浑浊的双眼却精光一闪,现在他对每位皇子都分外敏戏,他说:“什么传言,你且说说。” 皇后斟酌了一下,说:“都不是些好话,臣妾也羞于启齿,为了恒儿好,陛下还是亲自派人杏三查吧,反正是和女色有关。” 皇帝沉默了一会儿,说:“他还年轻,一时沉迷女色,也不算大过吧?” 皇后忍不住提高了声音,道:“陛下,您还是认真查一查吧,只是单纯的沉迷女色还好,可是过度沉迷就不好了吧?历史上多少因为女色荒废朝政而导致败国的例子?据说他以前还懂得遮掩,只是从民间抢些无权无势的民女,而现在他的地位水涨船高了,就更为嚣张,连那些官宦之家但凡有些姿色的女儿也不放过,就臣妾所知,就有吏部员外郎秦家的女儿,兵部主事赵家的女儿,都察院周御史的女儿,太常寺郑少卿的女儿,还有好几家呢,臣妾都记不清了。” 皇帝原本还不以为然的表情逐渐消失了,他在乎的不是这些女儿,而是这些女儿的父亲,吏部、兵部、都察院、太常寺…老二想做什么?他现在就要迫不及待地笼络大臣,建立他自己的后宫了吗? 皇后小心地观察着皇帝的表情,又补充道:“昨天臣妾的弟媳进宫求见臣妾,说恒儿看上了我家小倒女,陛下,您看这事怎么办?” 皇帝暗自咬牙,这小子手脚都伸到皇后的娘家了吗? “还有,弟媳顺便跟臣妾说了个更不好的传言,说恒儿在外面私设了个小行宫,里面全是他劫掳来的十三岁到十五岁的幼女,这些女孩子很多莫名其妙就死掉了,那座行宫方圆百里之间,已经无人敢再踏足,附近的百姓都搬离了。” 皇帝彻底愤怒了,他猛然站起身来,怒道:“纵欲残暴,昏庸无道,岂可托付重任?” 他更愤怒的是行宫之事,民间都已经流言纷纷了,他身为一国之君,居然没有得到任何消息?那些官吏是眼看着他日渐老迈,所以已经不把他看在眼里了吗? 岂有此理! 皇帝离开了坤宁宫,连夜吩咐亲信去彻查二皇子。 皇后自己一个人呆坐了一会儿后,招来贴身的大太监,吩咐:“你去给老三那边送个信,就说该做的本宫都做了,希望他日后能够守信,对本宫娘家人那边留点颜面。” 大太监小心翼翼地领命而去,他知道,宫里真正要变天了,连无子的皇后都开始为自家寻找退路,他们这些下面的奴仆更应该选边站了。 次日中午,皇帝拿到了二皇子在谋逆案之后的所有作为报告,政绩少有,劣迹却是数也数不清,私设的行宫里也确实塞满了年幼的少女,当皇帝的人马将她们放出来时,这些小姑娘都呆呆的,连哭泣都忘记了。 皇帝拿着手里厚厚的卷宗,手上青筋直跳。 许久,他才咬牙骂了一声:“畜生!” 大儿子被废了,二儿子又是这个鬼样子,皇帝真是意兴阑珊,他一生励精图治,战战兢兢,为什么养的儿子却都这么不成器? 更让皇帝失望的,是二皇子居然这么沉不住气,他还没有真正被立为太子,只是除掉了大皇子,就迫不及待地放纵自己的私欲了,连偏装都不屑了吗?他不知道即使除掉了大皇子,还有个三皇子也紧盯着皇位不放吗? 那么老三又如何?是不是该别无选择地立他为太子了? 皇帝摇了摇头,不行,他还得再观察一阵子,这次要把老三也彻底调查清楚,看看他是不是也和他两个哥哥一样,表面上尽忠尽孝,实则一个比一个混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